返回

我在古墓摸金那些年项云峰李静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362章 遗失的历史之千字文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    看完砖上刻的内容,我缓了好一会儿。

    我转头道:“把头,如果说是那具古尸对小萱下了诅咒,咱们当时都在场,为什么就小萱一个人出了事?”

    “云峰,你相信有诅咒?”

    我先点头,又摇头:“诅咒的呈现方式不是凭空而来,可能那间密室空气中有什么我们看不见的细菌?或者.....咬到小萱的那只老鼠身上带了什么?”

    把头手指向砖上文字的结尾处,他看着我,神色凝重道:“这里已经解释了小萱现在的情况,就算在找借口,我们也不得不信。”

    “我就怕出事,所以当时翻了尸,看来没起作用,云峰,我们斗不过那东西,这超出了你我的认知范围,或许我们一开始就不该登上那座岛,不该发现山洞,更不该进入那间密室。”

    把头很少讲“不该怎么怎么这类话”,现在既然他说了这话,那足以证明情况严峻。

    “把头,现在说这些没有用,如果能早知道小萱有此大难,说什么也不会让她上岛。”

    我手触碰青砖,再次看去。

    我把这些文字记载称之为“仇道人千字文”。

    这个仇道上在一些史料上有记载,是个游方道士,但加入了摩尼教,是方腊起义年间摩尼教首领之一,其他的信息,一概不知。

    以下是砖上原文:(个别地方我做了调整,还加了标点符号,反正意思大差不差)

    .....

    “宣和二年,知县宋旅,以奉上之名强征暴敛,不论中下田产,夏税以钱,计七文三分,秋税以米,计八升四合,逾一日加一等,失一税增四十。

    “然凶年饥岁,霜雹虫蝗,田损七分,桑粮尽毁,不论佃农下民,擎道商贩,逾日不纳者,三口连坐,剡境户口今十存二三,民可少甦,疮痍之地,一丁尚不能纳,焉能倍取之耶。”

    “方公虽就擒,而其部散走浙东,威势尚炽,剡县儿郎应效仿之,岂可束手就虏,况呼剡字两火一刀,有兵火之象,实乃征兆之地。”

    “天威不仁,民不聊生,当变天也。”

    “何谓刻版流布,何谓左道者,何谓神曰明使,何谓伪经妖像,何谓摩尼?”

    “若方公尚在,皆敢狂论也!”

    “今稽首礼,皈末尸坷,方公身入拂林之国。”

    “贫道望以狐涎法助方公杇骨再苏,造二世身,然囊空恐羞涩,幸得倪李二人相助,青溪城李员外乃富贾,其仰方公名许久,初于宣和二年敬造白马黑牛,惜方公已欲往拂林国,李员外常感之惜之。”

    “宣和五年,御赏之月,青溪东城外二十余里择一穴洞。”

    “贫道上承天意,下顺民心,吃菜事摩,炼烧乳香,移植白蕈,以曼陀草,鬼参,石蒜为主,辅莨菪,云实,防葵,赤商,通地穴沸泉,人入可通幽冥。”

    “贫道子时浸之,终于拂林国得见方公,择竹林促膝长谈。”

    方公曰:“近岁花石之忧,逢西北二虏岁币百万,国库空虚,元老旧臣贬死殆尽,东南苦民久已。吾岁载得兵百万,杀贪官酷吏,据守江南,惜宋廷一息尚存,汝今见我,望传之吾言,是法平等,无有高下,此番吾虽死,亦无憾,此地汝不可久留,望速速归去。”

    “贫道于丑时末醒来,恍若隔岁。”

    “感方公大义,待事成之日愿以狐涎法祭身,以悬棺法封魂,若方公得二世身,贫道虽死何惧之?”

    “谨告后世,勿扰吾身,凡不敬者,必经魑魅扰心,必遭厉鬼惊梦,必得鼠死之病。”

    “宣和六年,暮冬日,仇道人于剡城鹿胎山云霄殿,绝笔。”

    以上就是记事砖上全部内容。

    我们好像错了。

    我们一直认为,所谓的摩尼教圣器,散落在淳安千岛湖的银瓶子,银盒子,眉心骨,蜡化肉那些东西,都是方腊自己搞的,他想有朝一日能死而复生。

    古代很多统治者都有这种想法,包括金缕玉衣也是,一开始设计出来的目地就是为了保持尸身千年不腐,期待有朝一日能死而复生。

    我们错的地方在于,这些都不是当年方腊搞的,他可以说毫不知情,因为那时候他早死了。

    是在他死后,其他人搞出了这些祭器,妄想以摩尼教中的传说让他换一具身子活过来。

    这块儿砖上的文字信息量很大。

    首先时间线很重要。

    开头提到了宣和二年,剡境户口十存二三,我在县志中了解过,剡境就是剡县,大概就是今天的嵊州一带。

    然后分别提到了倪李二人相助,李员外敬造白马黑牛各一尊。

    这个姓倪的是谁,我暂时没搞清楚,如果这个人参加了当年的起义,我绝对能在史书中查到一些只言片语的描述,但李员外和所谓的白马黑牛,我不光知道,我还找到了。

    就在东山龙洞之下!

    那白马黑牛肚子上的铭文上明确写了,宣和二年!李员外敬造。

    这砖上也

第362章 遗失的历史之千字文(1/2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